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从马上消费看金融企业的“碳中和”发展路径

财经三剑客 2021-02-28 阅读: 6,246 次

在比尔·盖茨即将面世的新书《如何避免气候灾难》中提到,人类必须停止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否则五十年后,人类将面临更多极端天气乃至全球粮食危机,全球死亡率会急剧上升。

实际上,减少碳排放已经是几乎所有企业需要致力于长期实现的目标,也成为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重要一部分。不仅仅是传统能源企业,金融领域以及互联网科技领域的企业,未来或也将成为「碳中和」的关键力量。

金融领域的“碳中和”进化逻辑

在2020年9月份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向世界作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承诺。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碳达峰 碳中和”列为2021年重要任务之一。可以说,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已是势在必行。

而碳中和的目标不仅仅是能源的事,它与社会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有关系,碳中和将深刻影响下一步社会生产结构、消费模式的重构、重组。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绿色低碳也早已随之闯入。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逼近,又将给金融领域带来那些新机遇和挑战?

首先是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的新趋势、新方向。

在政府层面,2020年已有城市率先推动绿色金融立法,目前中国首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条例已正式出台。另外,也有一些金融企业关注到了碳排放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正在全面开启“碳中和”事业的加速键,典型如马上消费金融(下称“马上消费”)。

作为一家科技驱动的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已经在助力“碳中和”事业上进行了深度探索与思考。当前,马上消费已制定“碳中和”的策略与路线图,从多方位、多角度践行低碳绿色发展理念。

尽管金融服务与“碳中和”战略听起来并无直接关系,但二者却间接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交集,将在多个领域碰撞出火花。作为实体经济血脉,金融行业该如何适配国家的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是金融企业应该深度思考的重要方向。

在支持碳中和战略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为绿色产业的企业端提供投融资、债券等产品服务。而消费金融公司,如马上消费等,则可在消费端、需求端环节提供消费信贷支持。

目前产业端的金融顶层设计比较完善,而消费端的绿色消费服务仍较薄弱,标准制度体系缺乏,绿色消费金融政策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反过来看,不管是推动业务向节能节水、新能源、环保、有机等绿色低碳消费场景延伸融合,还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服务体验,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这都是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发展机遇。

当然,金融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金融企业同样可以利用技术力量向碳中和目标进一步延展。

例如马上消费,从诞生之时就是科技自主研发和全面数字化的公司,结合在多元消费信贷领域积累的技术迭代能力,推动其科技生态从自营走向开放,已经向金融、零售等领域输出人脸识别、生物识别、智能语音、云呼叫中心等多种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开放输出,助力更多企业、行业实现绿色低碳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科技基因较强,就可以通过科技能力,将边界延伸至更广泛的绿色低碳领域。马上消费探索环保科技的研发并将这些成果输出到任何涉及到环保低碳要素的产业,实现了从对碳中和战略的纵向经度支持拓展到横向纬度支持。

寻找绿色金融的彼岸

要做好绿色金融,不要忘记自己也是当局者,金融企业自身同样也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如今大环境下,金融企业更应以身作则,建立企业自身绿色低碳的企业文化,致力于成为金融领域里的标杆。

想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联系到无纸化办公以及业务线上化来解决低碳环保问题,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难性,线上同样意味着能源消耗的增加,间接的产生碳排放,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答案是探索绿色低碳2.0模式。

马上消费早已实现了全线上化服务和0物理网点,成立5年多时间里,马上消费仅在节约纸张方面,就累计减少排放1.37万吨二氧化碳。这种以数据和数字技术驱动的轻资产模式,相当于一种绿色低碳1.0模式,在碳中和事业中具有独特价值。

如今在绿色低碳1.0模式成熟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绿色低碳2.0模式成为了必然,典型如数据中心。众所周知,数据中心就是一个“能源黑洞”,随着未来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在能源消耗方面是绝对的碳排放大户,而马上消费在这方面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通过自主研发建设金融云系统,马上消费实现了自身业务全面上云,在云上建立三大中台,应用容器化节约服务器数量,进而减少耗电量,并不断探索AI技术在碳中和方面所能贡献的潜在科技力量。

谷歌公司曾在一个数据中心设施中部署DeepmindAI,通过分析数据中心内的100多个不同变量,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功耗,由此产生了该数据中心有史以来最低的PUE值。

马上消费未来也将探索通过人工智能提升节能技术来降低能耗,训练人工智能系统以提高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PUE),监控或管理容易被浪费的零碎资源,利用自动化技术更有效地预测和管理数据中心负载。进而实现能源消耗总量和绿色低碳的“双控”,探索金融机构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绿色低碳2.0模式。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绿色债券市场2020年度分析简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境内外发行贴标绿色债券合计规模已突破人民币1.4万亿元。债券市场对于绿色产业的整体支持保持高位,而且这些绿色债券几乎都投向绿色产业,投放领域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密切相关。

实际上,在金融投资领域,责任投资ESG(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已成为衡量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准。未来的碳中和要求也将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率先拿到“碳中和通行证”的金融企业或将拥有绝对的低碳发展优势。

我们可以看到马上消费已经在探索运用金融与技术手段解决环境、在绿色金融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示范,推动建设绿色金融范本。

没有底线的金融走不远,没有约束的科技更危险。未来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的落地,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定义范围将不断扩大,越来越广泛。

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冲击着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从传统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金融企业社会责任的聚焦点和实践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如今已包含了“自身碳中和”与“助力碳中和”的要求。

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远不是喊一句口号那么简单,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分解成一步步要解决的「小目标」。可以看到,那些率先提出向更加先进的环保低碳理念转型的企业,不单单是受到外界驱动,更需要身怀一份社会责任感。

财经三剑客
2017年度十大科技自媒体优秀作者 2017年度国内十大科技原创自媒体人。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