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不止于此 从华为MateBook系列新品透视智慧办公的未来

熊出墨请注意 2021-01-18 阅读: 6,518 次

生产力设备越来越多,工作效率反而因此降低,这是当今办公场景里存在的一组悖论。

究其原因,不是由于单个产品的性能不够,而是综合体验不达标。各设备之间不能畅通地交互联动,自然无法实现1+1>2的效果。

例子。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这些设备承载着用户日趋灵活的办公需求。然而,联动能力的拉胯,致使跨设备传输、同步资料的基本操作都无法高效完成,频繁设备间的信息切换更在不知不觉中消耗着时间。类似孤岛型设备的增多,看似为用户创造更多便利,实际上带来了很多协同上的问题。

改善这一局面,要求设备拥有“不止于此”的能力。

不止于性能升级,而是提升综合的使用体验。不止于单打独斗,还应做到多设备的协同。不止于完成任务,更要引领用户提前步入智慧办公。

具体到产品,最近市面上热议的华为MateBook刚发布的三款新品,就颇具代表性。MateBook 13 2021款和MateBook 14 2021款的“全面,不止一面”,MateBook X Pro 2021款的“无界体验”,单从产品Slogan就可以提炼出不止于此的内核。

而体验方面,全系产品的轻巧时尚的设计、硬核的性能、多屏协同的创新等等,在颜值、娱乐、效率、智慧等多个维度实现进阶,对“全面”、“无界”的产品Slogan做了深刻诠释。

那到底是怎样的不止于此?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透视华为MateBook 系列 三款新品。

文:熊出墨请注意

不止于性能,还有体验

硬核性能,是目前华为MateBook系列三款新品在用户市场最受关注的亮点。

产品刚刚上市,相关信息已经传遍全网。微博以及各大科技社区、论坛里,多位科技数码KOL对华为MateBook系列新品的性能做了解析。其中,处理器和显卡这两项升级引起了网友热议。

以华为MateBook X Pro为例,搭载i7-1165G7/ i5-1135G7 处理器,基频2.8GHz,最高频率可达4.7GHz。这意味着,华为MateBook X Pro并没有因为轻薄紧凑的的机身设计对性能做出妥协,而是继续保持专业水准且再度升级。处理器集成的Iris Xe Graphics集显配置较上一代的图形处理性能提升261%,可媲美独显MX350,充分满足日常音影娱乐需求。

另外,华为自研的散热系统也再次升级,以保障机器性能能够得到更充分、更稳定地释放。此次,华为MateBook X Pro搭载全新的鲨鱼鳍双风扇,超薄的S型扇叶增加流体空间,高密度叶片组合加快气流速度。同时,双风扇搭配双热管的均热设计,更有效地增加散热效率。实验数据显示,华为MateBook X Pro 2021款散热能力提升了50%。

但正如开篇所提到的,性能越来越强并不意味着效率和体验绝对提升。所以,性能是基本功,但华为MateBook新品的升级不止于性能,更重要的看点其实在于体验。

十年前,手机和电脑两个设备上的内容和服务要实现互通,无外乎数据线、蓝牙、云存储、QQ等这几种传输方式。十年后的今天,手机和电脑的性能都已经翻了N倍,可在内容和服务的流转方面,却始终没有发生实质性地效率提升,依然沿用着十年前那种依赖传输介质且步骤繁琐的传统方法。

今时不同往日,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分担着不同场合下用户对应的办公需求,跨平台、跨设备的协同互通已经成为刚需。

根据IXDC和华为用户体验中心的市场调研报告,当前办公场景已经被智能设备互联深度渗透,电脑、手机、平板等不同设备之间通信、协同完成任务已是常态,高达98%的用户都有手机和电脑组合完成任务的需求。

设备之间的协同,显然不是性能翻倍所能解决的。硬核性能打底的基础上,体验的提升势在必行。凭借智慧连接能力,整合多台设备的优势,也由此成了华为MateBook 2021款的核心卖点。

不止于产品,而是生态

1+8+N三层结构化产品,覆盖智慧出行、影音娱乐、运动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办公五大场景,华为在2018年就已经明确,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将是华为消费者业务未来十年的长期战略。

战略先行,基于全场景智慧生活生态思维做出的产品,从根源上把设备之间的协同问题解决,打破软硬层面的壁垒。相较于产品思维导向的竞品,华为树立了独特的体验优势。

首先,软件层面,华为MateBook系列新品做到了不止于Windows,让用户得以在同一块屏幕内自然无感地调用多个设备的数据、生态和服务。

手机是Android系统,电脑是Windows系统,这一天然的系统级屏障决定了二者互通性的拉胯。华为MateBook系列新品搭载的华为分享,一来改善文件互传体验做到数据随人流转,二来实现了不同系统之间的应用生态和服务的共享,为用户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屏协同。

传输文件的操作之前熊出墨已经做过相关介绍,华为手机和笔记本碰一碰连接之后,无需再借助任何传输工具,文件相互拖拽就能跨设备传输。手机上的文档,笔记本上可以直接调用编辑,且多端自动同步保存。

数据跨屏之外,华为MateBook系列新品的多屏协同功能还重点升级了应用生态的跨屏共享。升级之后,笔记本运行手机应用的能力大幅提升,从手机镜像的单任务窗口进阶为支持最多三个手机应用同时并行。比如中午点外卖时需要跨平台比价,两个应用窗口并排显示,一目了然,不必再逐个App切换对比。

除了多屏协同,这次还增加了华为浏览器的服务,登陆华为账号后,不论是在PC、手机还是平板等设备浏览后,书签、历史记录、多窗口阅读列表等都可以实时同步到不同设备,跨设备浏览来去自如,提升阅读效率。

而PC端首次搭载的华为应用市场,也让用户享受了全场景跨端应用体验,通过华为应用市场下载、安装和管理第三方应用,更安全高效省心。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软件层面的互通,表面来看主要改善在于省去了设备之间协同的繁琐环节,而实际上,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帮助用户聚焦。把割裂的多设备联通成一个设备,解决跨设备操作的失焦问题,让用户更好地进入状态,进而实现任务处理效率的提高。

其次,硬件层面,多屏协同能力的升级让华为MateBook系列新品不止于电脑,用户更像是在使用一个整合了多设备优势能力的超级设备。

相较手机而言,笔记本拥有大屏、键盘、鼠标等高效的信息处理硬件配置。多屏协同之下,笔记本的硬件能够为手机所用,即把键鼠变为手机的外设处理手机信息。手机上有视频来电时,用户的注意力也无需从大屏转移到小屏,因为笔记本的音响、麦克风和摄像头同样可以为手机服务。

硬件能力的调用是双向的,反过来,手机的优势也能作为大屏的互补。以前文章中提到的手机充当华为智慧屏的遥控器,作为辅助输入设备都是案例。

经过多代产品的迭代,持续的技术攻关,华为已经把硬件层面多屏协同的时延控制在了140毫秒之内,触摸屏幕、鼠标点击、键盘输入控制手机已经实现近乎无感,在实际体验上真正把多款设备融为一体。

以上,基于生态思维把笔记本、手机、平板等设备在智慧生活场景里融合,优势互补的同时多屏协同,用户工作效率的提升,使用体验的改善等等创新价值显而易见。也正是依托创新优势,华为引领用户提前步入了智慧办公时代。

不止于现在,更要未来

放眼业界,华为MateBook三款新品的智慧体验毫无疑问是领先的。这份领先,并非是凌空的,而是华为基于PC市场实际需求所给出的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

2007版的《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里提到,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成先烈。华为要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这些解决方案引导开发出低成本、高增值的产品。

智慧办公,便是PC市场风向所在。

IXDC和华为用户体验中心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智能设备办公体验趋势报告》显示,未来办公场景下,73%的用户希望设备互联能够达到高效、提升办公效率。70%的用户期待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自然,69%的用户在意接入体验的便捷、极简。另外,设备协同的无缝连贯、智慧化、优势互补等等也都是用户关心的共性问题。

前文所讲的一系列多屏协同功能升级,瞄准的正是这些体验趋势。所以说,华为MateBook系列新品不止于现在,而是面向未来。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华为能够引领用户提前步入智慧办公,超前的战略眼光、过硬的创新实力和生态领导力缺一不可。

战略的超前,也就是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的提出。而从战略落到执行,到产品的呈现,则有赖于华为的技术创新和生态支持。

以多屏协同为例,华为早在2018年发布的EMUI 9.0中便加入了一碰传功能,不过当时还停留在图片、视频的一碰分享。随后得益于分布式技术的创新,协同能力获得革命性的升级。从传图、文档变为支持极速连接、文件拖拽、键鼠反控等体验。

2020年,EMUI 11发布,进化至2.0的多屏协同在硬件能力互助和软件生态共享等方面更加完善。华为MateBook 2021款所实现的在电脑桌面上打开多个手机应用窗口,可以视作多屏协同的3.0阶段。

更重要的是,创新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华为自家产品的超前,还在于其对行业造成的深远影响。华为MateBook系列三款新品上市,头雁效应之下,友商产品针对智慧办公能力施以跟进,行业整体迈向未来的步子将由此提速。

这又再次应了那四个大字——不止于此。

华为MateBook X Pro 2021款、华为MateBook 13/14 2021款于2021年1月17日16:08在华为商城、京东、天猫华为官方旗舰店及线下各零售门店开启预售,2021年1月20日00:00正式开售。预售期间,享订金100元抵200元,更有华为扩展坞或华为蓝牙鼠标赠送。

本文系“熊出墨请注意”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熊出墨请注意
独立思想,尖锐态度。犀利辣评,温度视角。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