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国外火热的人造肉,国内为何「静悄悄」?

一鸣网 2020-12-07 阅读: 7,884 次

产业作者|王晶晶

编辑 |谭松

来源|一鸣网

人造肉的第二门派“细胞肉”现世了。

最近, 美国企业Eat Just获新加坡政府准许出售其实验室培育出来的人造鸡肉,这是世界上首个获得监管批准的“细胞肉”。

与植物肉相比,两者虽然都是人造肉,但细胞肉本质上是真的肉而非植物,因而口感更佳。 那么,这次面世的细胞肉能撬动中国人的胃吗?

不同于国外消费市场的热闹,国内人造肉市场还处于资本躁动阶段,尽管有些企业已经闻风而动,悄然布局, 但从消费端的不温不火来看,人造肉尚未撬动中国人的胃。

国内试水人造肉的主流玩家以上游食材供应链也就是传统植物蛋白大咖为主,那么这些玩家的互联网基因如何? 国内市场的静悄悄,或还需要追溯到人造肉在整个供应链的链条是否打通。

热闹蔓延下国内持续谨慎

和小时候把钱埋在地里希望能长出摇钱树的幻想不同,借助动物细胞培育,这次实验室的培养皿真的长出了鸡肉。

1931年,丘吉尔受法国生物学家亚历克西·卡雷尔鸡心肌组织在营养液中持续跳动20年的实验启发, 大胆预测50年后,我们将不再为了吃鸡胸肉或鸡翅而愚蠢地养一只鸡,我们会利用培养液培育出这些食物。

这一建立在科学技术上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细胞肉。

但实验室出品的细胞肉囿于价格高企一直深居庙堂之高,当下广泛走进大众市场的主要是植物肉。植物肉以大豆、豌豆、小麦等作物中的植物蛋白为原料,采用化学分离的方式,提取人体所需的植物蛋白,再经过加热、挤压、冷却、定型等一系列步骤,使其具备动物肉的质地和口感。

本质上, 植物肉就是豆制品,与中国卤制品领域的零食“素肉”概念基本相同。

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由于动物保护意识、素食理念、环境保护等观念,植物蛋白对动物蛋白的替代效应正逐步加强。

去年,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登陆纳斯达克,其股价从发行价25美元上涨至239.71美元。这一热闹激发了国内创投的热情,资本进场加码,跨界玩家蜂拥而至,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国内与人造肉相关的企业数量高达3496家。

同时, 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也表示,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将稳步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5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肉类替代品市场规模增速最快,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8%以上。

市场潜力就在眼前,但国内市场动作仍然十分谨慎。

供应链基因迥异

供应链渠道的基因不同,决定了人造肉进入国内街头巷尾仍是道阻且长

数据显示, 在美国植物肉市场,汉堡渠道贡献了超过80%的销售量,而汉堡是大多数美国人消费频率较高的产品,且销售渠道以商超和餐饮为主,商超方面,亚马逊、全食等均为人造肉的销售渠道,餐饮方面,麦当劳、星巴克、汉堡王等入场积极,并已经推出了相关产品。

正是由于这些撒网遍及全国的线下渠道,人造肉被迅速推向消费者

但国内的肉类消费场景就复杂多了,比如火锅、烧烤、炒菜等,就炒菜而言,还有八大菜系、炒炸烧爆煮煎考究各不相同的说法, 不同的消费场景需要不同的产品形态,厚薄、油脂多少、颜色、嚼劲等都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和期望值,目前植物肉基本还很难满足上述消费场景的需求。

再者 ,国内的餐饮渠道囿于不同地域的饮食差距,缺乏肯德基、麦当劳这类的全国连锁餐饮店,来推广人造肉。知名度较高的餐饮企业具有品牌优势,凭借线下积累的品牌与影响力,可以凭借其联动效应迅速将产品推向消费者,但国内餐饮渠道一方面呈现街头小店为主的模式,另一方面,强地域性的品牌难有标准化的模式复制到全国。

因而, 如何赢得渠道话语权,或将成为国内人造肉风口真正站得住脚的第一战。

线下渠道失灵,线上渠道如何?今年11月,国内人造肉正式上线淘宝,但销量并未打开,而且依据评价来看,场景较为单一,以减肥轻食的成品与自制丸子、饺子、馄饨之类的馅料为主。

这些玩家,不乏是打着植物肉、健康的旗号宣传,找个豆制品供应商,一番调味上色后,就进行生产销售的捞金者, 不仅难肩负起将人造肉推广出去的责任,更会败坏该市场打出的健康概念。

线上、线下双渠道失灵,这也就导致供应链上的各位玩家只能小心试水。

好事发生还需“等”

这是一个依靠技术创新的存量竞争赛道, 市场认可未达到预期,资本自然不敢有大动作,技术自然也就有了钳制。

以上游原料供应的头部玩家双塔食品为例,其在国内豌豆蛋白领域一骑红尘,豌豆蛋白年产能约7万吨,占全球豌豆蛋白产能40%左右,但 人造肉的需求量还不足以影响上游原料的供需,因而对于人造肉的反哺效果尚未施展开。行业尚且稚嫩,其产业链上、下游都还有亟待优化的空间。

目前 ,市场热闹的人造肉基本都属于植物肉的范畴,那新晋选手细胞肉为何沉默?最大的原因就是贵!

2013年,有人吃下了一块价值高达236万元的汉堡,这么贵不是因为它出于某位米其林大厨之手,而是里面夹的那块细胞肉。

尽管细胞肉已经有了降价趋势,但目前细胞肉的培养成本仍然停留在每克300元左右,价格比真肉们可贵了不知几十倍。

尽管说,细 胞肉相比于植物肉在嚼劲、口感等方面仿真度更好,但就这价格也足以让人望而生畏了。当然要等细胞肉降到宰杀肉的价格,走入寻常餐桌,恐还需较长时间。

虽说同属于人造肉的范畴,但就国内市场现状而言,植物肉与细胞肉这两个门派注定要演绎的就是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要想撬动中国人的胃,还需感知到真正的市场需求在哪里,回看素肉制品的发展路径以及健康的消费理念,植物肉还需更为精细与精准的定位。

一鸣网
一鸣网 让发生的发声 上海首家TMT媒体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