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两顿大餐钱就能给自己和家人安排一位7×24小时在线的专属家庭医生?
经常看美剧的朋友对“家庭医生”这个词一定不陌生,剧中人物有个头疼脑热,一般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家庭医生,而非去医院。可在中国,情况基本相反,大众与家庭医生之间距离感十足。
距离感的产生不是因为社会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而是源于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匹配。
人均医疗资源不足,老、中、青三代都有明显的医疗痛点,家庭医生在中国的必要性毋庸置疑。然而,长期以来,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家庭医生的主要载体,但由于基层服务能力不足、居民就医习惯等问题,患者往往更倾向于首选三甲医院专科医生问诊。
用户、行业、社会,从三个维度对家庭医生给出了“全新定义”,“京东家医”定下5年服务5000万家庭的中长期目标。据此,“京东家医”的上线不仅是京东健康自身业务的战略探索,更可能是国民距离拥有专属家庭医生最近的一次。
这份底气到底从何而来?
文:彬彬(熊出墨请注意)
中国需不需要家庭医生?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家庭医生的必要性凸显。
相信大多数人和笔者一样,在这次疫情期间,养成了线上问诊的习惯。平时孩子或者家人生病,一般都是直接去医院挂号。疫情期间,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尝试了线上问诊和买药。大众也逐渐树立起去医院前先通过其他途径寻求专业咨询的意识。例如,京东健康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疫情开始后,平台宣布向用户提供所有科室免费问诊服务,前三个月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100万人次。
可以想象,经过疫情对及社会健康意识的教育和拉升,未来用户相关的线上健康服务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京东健康整合过往沉淀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推出家庭医生服务,实际上是顺势而为。
包括最常用的日常咨询在内,“京东家医”共覆盖了专科问诊、疑难杂症、健康管理四大使用场景。用户签约之后,全部家庭成员都可随时随地享受7×24小时的全天候照护。对于都市人来说,这些都是刚需中的刚需。
最为典型的场景是陪父母就医。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医疗家庭家健康服务消费白皮书》显示,近7成被访者表示“在身体健康方面,最担忧的是父母”。其中,担心“父母身边没有人可以进行健康计划及指导”、“父母可能不清楚如何进行诊疗或服药”的比重均超过50%。身在他乡工作或定居,无法及时掌握父母的健康状态更加剧了焦虑。
把家庭医生装进手机后,缺少就医指导,对家人健康状况不了解,专家挂号难预约,排队时间长,工作日没时间就医等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因为,“京东家医”的理想就是要做“家庭健康的守门人”,实现“一人签约,守护全家”。
发布会现场,辛利军多次提到“全新定义”这个词,无论之于用户、行业还是社会,“京东家医”都重新定义了家庭医生。
显然,这个结论是相较于过往而言。结合行业发展,熊出墨认为“京东家医”的“全新定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第一,不同于其他做单点服务的家庭医生产品,京东健康过去多年沉淀下的是全链路的能力,这使得“京东家医”能够覆盖用户的全生命周期、全场景需求。
市场上现存的互联网健康服务平台,更多只是单点突破,要么主攻线上问诊,要么主攻医药电商,覆盖的用户场景有限,这就导致用户的需求无法得到全面满足。市场痛点明显,这也是“京东家医”选择在此节点上线的诱因之一。
从2013年京东首次开展保健品零售业务算起,京东涉足健康服务已有7年时间。7年里,京东健康从医药健康零售起步,随后搭建在线问诊平台,并持续完善服务场景,在业内首创“问诊+购药”服务闭环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
而为了保障服务的质量和体验,京东健康选择自建医疗团队。目前,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平台入驻医生超5万,其中62%来自三甲医院,80%是主治级别以上。平台全职医生近300名,他们作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核心团队,其中92%拥有10年以上临床经验。
第二,让优质医疗资源高效率地触达用户,“京东家医”不仅做到线上线下医疗资源的整合,还通过互联网技术驱动家庭医生服务体系整体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国家也提出了以社区为中心的战略,但是是起来比较困难,第一个原因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有限,第二社区对接的医院也很有限,只能对接一家医院,这种对接没有系统联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一位业内专家分析当前基层医疗的线上线下的连接痛点时如是说道。
由此,京东发挥自身的连接优势,着手搭建起用户与优质医疗资源之间的通路。一方面是把线下优质医疗资源汇聚至线上平台,除了前面说到的入驻平台的执业医师之外,京东健康还链接了全国100+一二线城市的2700+家三级医院,三甲医院覆盖率达98%。
另一方面,“京东家医”的深度介入,对原本线下属性较强的的就诊体验进行了降本提效的互联网化改造。
具体可结合“京东家医”的就诊流程来看。用户签约后,首先会为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提高居民健康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通过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7×24小时在线问诊,用户描述病情,医师给出诊断建议。视实际情况而定,用户下一步可线上购药,也可继续预约专家线下面诊。而每次问诊完成后,健康管家还将推送问诊小结,更新健康档案,及时发送用药指南、用药提醒、康复建议等内容。
整合线上线下,线下的优质资源借线上精准高效对接有需要的用户,“京东家医”给出了更适合国人需求的家庭医生体验,给同类产品打了个样,推动着基层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提升。
第三,“京东家医”填补了国内用户与家庭医生之间的信任空缺,这是重塑用户就医观念的关键一步。
对家庭医生能力持观望态度,是用户更加倾向于三甲医院就医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病还须心药医,“京东家医”组织专业医师队伍,从根源消除用户担忧。并通过双线融合提供优于传统的体验。久而久之,用户自然会对家庭医生有所改观。
京东自身的品牌基础也能突破家庭医生业务开展的阻力。1998年成立至今,京东在零售领域积累的口碑和用户信任转移到健康业务上,“京东家医”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之上。“我们不需要重新建立信赖,从这个角度看‘京东家医’具备先发优势”。
运营过程中,“京东家医”处处都在维系这份得之不易的信任。辛利军接受采访时表示,京东健康平台医疗服务方面所有收入几乎都给了医生。这么做的用意很明显,平台值得信赖,医生权益有保障,用户的就诊体验提升,平台的发展才可持续。
一句话总结,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连续的、及时的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医疗场景的按需选择和医疗资源的精准匹配,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围着用户转,这便是“京东家医”对家庭医生的“全新定义”。
过去十几年,中国的医疗健康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人均医疗资源不足,地域分布不均的问题相当突出。
行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千人医生数为1.79人,在全球排名第90位,与德国、英国等发达差距明显。具体到地域,北上广等城市已经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西部和或其相对偏远贫困的地区,发展状况就相对落后。
参考互联网+教育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做出的贡献,内在逻辑相似的“京东家医”,对线上线下医疗资源整合再分配,或许就是当前状况下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最佳方案。
此外,结合前文所讲,“京东家医”也代表着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模式。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优势和顺势而为,打通了中国家庭健康服务的最后100米,给现有的基层家庭医生体系带去补充和升级。另一方面,在业务的实际推进过程中,“京东家医”将以真切的体验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改变大众的就医观念和习惯。
话已至此,我们来谈谈更为实际的问题——钱。
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35.5%的受访家庭认为家庭医生每年收费2001-5000元较为合理,26.0%的家庭认为1001-2000元的标准更合理,还有16.5%的家庭认为应视具体的服务内容制定个性化的收费标准。
目前,“京东家医”分为小家护航版和全家安心版两种套餐,前者799元/年,后者1999元/年。专科问诊、门诊挂号、名医会诊、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用药服务、健康档案等等服务,两种套餐实际价值分别为3195元和6595元。
也就是开头说的,两顿大餐钱就能给自己和家人安排一位7×24小时在线的专属家庭医生。
但熊出墨认为,性价比并非最重要的决策一句维度,“京东家医”最可贵之处在于,用大众能消费得起的价格,给了大众平时花钱也很难买到的接触专业家庭医生服务的机会。
根据既定目标,“京东家医”未来5年内将服务5000万个家庭。其带动的不仅是家庭医生的普及,还将掀起一场普惠行动,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这也正是“京东家医”的野望所在。
本文来自“熊出墨请注意”,文:彬彬,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