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述评] 昨天,华米科技发布了一款名为“黄山2号”自研穿戴设备芯片,已经流片成功,预计将于今年四季度量产,未来将搭载在华米可穿戴智能硬件上。
去年9月,家电企业格兰仕宣布进军芯片产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芯片“BF-细滘”“NB-狮山”正式对外公布。如今,“BF-细滘”已经全面完成测试,年内这颗芯片有望出现在格兰仕智能家电产品中。
“黄山2号”也好,“BF-细滘”“NB-狮山”也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并没有采用X86架构或者ARM架构,而是采用了一个名为RISC-V的架构。
那么,为何这两家中国科技企业在自研芯片时,会选择名气不大的RISC-V架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看看如下背景新闻。
日前,日本软银集团旗下的英国芯片IP巨头ARM与中方合资的ARM中国(安谋中国)出现了纠纷,前者要罢免后者的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雄昂,而后者则公开发文予以驳斥,表示ARM公司对吴雄昂的指控完全莫须有,ARM中国公司未召开符合程序的董事会会议,也并未产生有效的导致人事变动的法律文件。
这一纠纷看起来很蹊跷,但熟悉芯片行业以及外部大环境的人应该知道,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人事安排矛盾或者公司控制权的斗争,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在独立发展道路上的坎坷体现。
这一事件的原委这里不做详细展开,只说一个结论,那就是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ARM架构对中国半导体公司来说,很可能成为一个“雷”。要知道,强如华为这样的巨头,因为美国的一纸禁令就遭到了ARM的断供。目前,华为虽然可通过已获得的ARM V8永久授权研发自主架构,但无法获得Arm以后升级版的授权,这无疑会影响华为的芯片设计进程。
ARM可以断供华为,当然也可以断供中国其他芯片企业。这可能并不是ARM的真实意愿,但在美国的压力下,ARM的选择是可以预见的。至于本来就诞生于美国公司的X86架构,就更不用说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找到ARM架构的替代品就非常重要。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ARM架构有着统治性的优势,但垄断并不是所有产业链企业都希望看到的事情,于是一个名为RISC-V的架构应时而出。
相对于成熟的ARM架构,RISC-V有什么长板呢?据钉科技了解,RISC-V是一种简单、开放、免费的全新指令集架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它允许自由地被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基于RISC-V的芯片或软件。
钉科技注意到,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在其网站指出,RISC-V指令集是一套开放开源、自由免费的接口规范,并不会受美国管制的影响。但是,基于RISC-V开发的处理器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故而美国企业研制的RISC-V处理器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而美国以外的企业(包括欧洲、中国等)自主研制的RISC-V处理器,则不算是美国商品,故不受美国出口管制条例限制。
所以综合来看,相对于ARM需要昂贵的专利授权费,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技术封锁,RISC-V可以极大增强中国芯片企业在处理器IP方面的话语权,降低芯片研发成本。这便是华米、格兰仕等中国企业在自研芯片时,会选择RISC-V架构的重要原因。
钉科技注意到,在新的物联网时代,尤其是有了5G的加持,除了智能手机之外,已经并将持续涌现大量的智能设备。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的联网设备数量已经超过370亿,除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之外,物联网设备的数量也达到100亿。可以说,RISC-V在物联网时代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是一个为物联网而生的芯片架构。
中国企业也看到了RISC-V的发展潜力。钉科技注意到, 2018年11月8日,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宣布成立 ,已有近60家单位与个人加入。
可以预料,除了华米、格兰仕之外,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支持RISC-V架构,从而丰富RISC-V产业生态,形成与ARM分庭抗礼的局面。而中国乃至全球智能设备市场,也会出现越来越多基于RISC-V架构的终端产品。(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钉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