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团点评(3690.HK)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尽管打破了几个季度持续盈利的局面,但因业绩超出了外界预期,股价收涨10.41%,刷新历史新高,总市值超8000亿港元,跃居港股市值第11位,继阿里、腾讯后,成为国内第三家市值超1000亿美元的互联网巨头。
当美团的股东们在额手相庆时,其生态链却高兴不起来,他们不但没有分享到王兴创造的红利,反而成为最大的牺牲品:下游消费者要点不起外卖了,上游商户也挣不到钱。
许多人至今仍然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是,在几年前外卖大战最酣的时候,各种红包、补贴、满减优惠券等领到手软,不仅实惠的选择多多,即使点上一份30多块钱的外卖,可能最后实际只支付1分钱,1分钱外卖、几块钱的外卖比比都是,以至于有人感慨互联网公司真是疯了。
我个人很晚才尝试在美团上叫外卖,第一次还是享受到了新人首单减17元的优惠。同事们每天到了吃饭时间,就在单位内部群里乐此不疲地接龙玩分享领红包的游戏。
渐渐地,外卖定价越来越高,平台的优惠力度也在急剧减少,每天点外卖就成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一些精明的同事点餐之前,常常会先分享一个领红包活动,然后挨个发动同事参与,等到最大红包出现时,再由自己领取、订餐、抵扣。
只是买的没有卖的精。
美团往往将最大红包的机会安排在第十名左右甚至更靠后,你要享受这个所谓的最大红包,就不得不动员多位朋友、同事参与,这个随机金额也存在不确定性,高时10块,低时可能只有5元或更低,美团借助蝇头小利,成功强化了自身在目标消费者中的品牌认知度。
然而,不论你多么聪明,都改变不了外卖越来越贵的事实。
今年1-3月份,美团餐饮外卖交易金额715亿元,实现交易笔数13.7亿笔,平均每笔客单价52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
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0000元大关,为30733元,每月法定工作时间是21.75天,若每个工作日均使用美团外卖,一年下来,平均支出13572,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4%。
这还没算上交通出行成本、住房等成本,难怪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高呼叫不起外卖了,不断抱怨餐厅一直在提高价格,菜品分量却越来越少。
不幸的是,成为靶子的商户们并没有从外卖价格的飙升中获益,更确切地说是步履维艰。
这种对立在今年1-2月终于爆发。
当时,多地餐饮协会发文炮轰外卖平台抽佣率过高,揭开了美团与商户长期矛盾的盖子,引发各方关注。
财报显示,美团一季度餐饮外卖业务的佣金收入85.6亿元,同比减少14%,按照715亿元的交易额计算,平均抽佣率为12%,似与2019年的12.6%相比略有下降。
但是,这并不表明美团佣金率有所下调。自2月2日起,美团宣布启动7项形式远大于实质的商户帮扶措施,其中一条就是武汉地区餐饮商户减免外卖佣金1个月,0.6个百分点的差额大概率来自于此。
在与财报发布同期召开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美团CFO陈少晖就断然否定了未来降低佣金费率的可能,他声称,相比于全球其他竞争对手,美团的变现率已经很低,佣金也收的低得多。
不仅如此,商户抽成率似乎还可能进一步提高,陈少晖表示,美团首要关注规模和效率,而不是短期变现率。这意味着美团当前还处于以低佣金换规模的阶段,等过了这个阶段,王兴怎么也得往上提一点吧?
值得注意的,美团从商户身上割得决不仅仅是佣金,还有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在线营销就是其中之一。
餐厅千千万万,即便在你周边几公里范围内,也有少则几十家,多则数百家的商户,每一屏显示空间总是有限的,你能看到哪一家,看不到哪一家从来就不是随机的,只有“充值”最多的才有可能获得最多的展示与预订机会。
根据财报,今年第一季度,美团餐饮外卖板块来自在线营销的收入为9.2亿元,同比增长21%。疫情期间,线下生意难做,不少商家将线上业务当成救命稻草,逆势大幅增加在线营销投入,月底一算账,是不是发现自己打错了算盘?(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