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用热点压热点 顺丰“丰食”野心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大

丁道师 2020-05-13 阅读: 8,209 次

有人说,一个负面热点事件达到顶峰后无需处理,不出两天,自会有新的热点出来压下去。

顺丰--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快递公司,因“快递柜超时收费”事件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多年积累的口碑悬于一线。等了两天,没等到新的热点出现,于是乎自造热点,推出颇有话题点和争议点的“丰食”外卖平台。

丰食平台一出世就因“挑战美团饿了么”的标签而引发广泛关注,报道顺丰丰巢事件的媒体,密集的把焦点转移到了顺丰丰食。

仅仅我这边,这两天就先后接受《新京报》《商学院》《时代财经》等媒体采访,谈了我对丰食平台的一些看法。而关乎“丰巢快递收费”一事,只剩下一家媒体和我沟通探讨。

高,实在是高!

如果还有人认为顺丰公关水平不如上海中环花苑小区,那就大错特错了。

丰巢快递柜收费这个“过时”的热点,我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谈过,并且2020年5月12日通过《吴晓波频道》继续表达了一些新的观点,今天我们只探讨顺丰丰食上线引发的一些关注。

关于此事,我总结了媒体朋友所关注的几个重点维度的话题,现在我通过问答的形式把我的观点分享出来。

问题一:顺丰为什么在此时推出丰食?有什么战略考量吗?

答:事实上,丰食是顺丰筹备已久的一项业务,今年二三月份就已经半公开的低调上线。

现在到了关键时期,“丰食”这张牌就被顺丰高调的打了出去。当然我们要客观的认识到,丰食此时推出并不完全是因为分流近期媒体关注焦点,本质原因还在于运营丰食的顺丰同城在独立后取得不错成绩,以及此前有为多个餐饮企业配送的经验(比如海底捞、瑞幸咖啡等),这是其入局外卖的基础。

换句话说,丰食实际上去年就已经积累了餐饮外卖配送的海量经验,并且经受过了市场的考验,此时推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现在看来,这股“水”就是此次的顺丰负面事件。

至于有什么战略层面的考量?很好理解,美团的成功证明了外卖市场蕴含万亿级机会,顺丰认为凭借着以往的配送经验和物流团队可以在外卖市场有所作为,哪怕分一杯小羹也是大机会。

问题二:中国外卖行业市场有多大?未来的格局是美团一家独大,还是说会有多种可能?

答:《中国外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2019年前三季度)》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外卖产业交易额依次为1200亿元、1430亿元、1790亿元。预计2019年全年外卖行业交易额将达到6035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30.8%。

我们假设2020年依然能保持去年的增幅,那么今年外卖市场规模将会达到8000亿左右。PS:我预估可能比8000亿会更多,一方面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不愿意去堂食;一方面,很多交易不通过任何SaaS平台,无法被纳入统计。比如你加了楼下餐厅老板微信,每天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来订餐。

虽然目前美团外卖处于市场领导地位,且短期不可动摇。但并不意味着美团一家独大,可以完全垄断吞吃市场。我们的消费场景和需求是多元化的,这就导致了细分和差异化运营服务的需求和满足会层出不穷。

未来,一定会出现各种新的服务模式,丰食只是其中一个代表罢了。

问题三:这几年有多家巨头入局外卖行业,包括滴滴这样的巨头都折戟沉沙了,那顺丰能做好丰食吗?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吗?

答:虽然滴滴和顺丰做的事情都和“行”有关系,但本质来说二者的商业模式完全不一样。

单就同城货物或者餐饮配送这个领域看,顺丰比滴滴的优势更明显。顺丰此前就有给餐饮商户派送的经验,现在只是自己打造一个平台,核心的运作体系并没有改变。

不过,在线配送产业不仅考验线下的配送和运输调度能力,还考验线上综合的运营能力。顺丰线下的配送团队与美团的骑手差距不会很大,但是在线上技术体系和运营方面还和美团有较大差距。

问题四:即便是已经运作成熟的是美团外卖,毛利率也不高。直到去年才扭亏为盈,那么顺丰丰食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吗?

答:美团外卖运营数年,每年投入数百亿资金(2019年仅骑手成本超过300亿)才换回来今天的规模,才取得个位数的盈利点,可想而知这个行业的发展艰难程度。

现阶段,顺丰想要通过外卖赚钱很难,如何平衡好顺丰平台、快递员、商户的利益关系是一个很大学问,特别是在佣金备受诟病的当下,如何将更多的利益回馈合作伙伴,有没有魄力对外卖业务进行长时间的投入和承受长时间的亏损,这关乎其是否能长远发展。

所以,现阶段顺丰丰食千万别想着在业务上和美团外卖对标(当然,宣传上可以),除非也愿意经历数年发展,每年几百亿的成本投入,并且愿意冒这些钱和时间打水漂的风险。

顺丰丰食做好被美团忽视的企业团餐市场,自然也能给其一定的生产和发展空间,等到企业团餐业务做好之后,再去一步步蚕食个人餐饮外卖市场,为时不晚。

好在,顺丰丰食的野心并不很大,目前只支持企业团餐预定。所以,丰食拳打美团脚踢饿了么的愿景,真的只是个别媒体一厢情愿的报道罢了。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

丁道师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媒体专栏作家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