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蓝科技
叫苦不迭的实体店,疫情下过得异常艰难,但这绝不是商业的全部。
有人能够做得好,不是幸运,而是找对了商业模式,创造了用户新的需求,激发了消费欲望。在物质充盈的今天,传统的买卖关系进入终结倒计时。
归根结底,不是改善业态,更不是改变消费者,而是用意识形态改造商业环境,为用户营造科技感十足的场景生态;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手段,将服务做深做透。
中国市场仍有巨大的消费潜力,电商的发展并不是阻碍实体店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是实体店本身陷入了增长瓶颈。过去的实体店找不到新商业模式的突破口,找不到吸引用户更好的入口,更无法找到可持续的用户粘性,这是实体店困境的主要原因。
今天,打破这一怪圈的教科书式案例呈现在眼前。
后疫情时代,同样是发放消费券、启动内需求,但苏宁做得却与众不同。苏宁易购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78.39亿元,商品销售规模886.72亿元,线上平台商品交易规模为610.40亿元,占整体销售规模比例攀升至68.84%。截至3月31日,苏宁注册会员数量达到5.78亿,月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36.87%。
为什么说在后疫情时代,苏宁探索的消费盛世,给行业打出教科书一样的范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给实体店上了一堂互联网改造之课。4月30日0点,20岁的南京苏宁新街口店,史上首次以云开业的方式开启售卖。仅仅58秒后,累计销售破1000万。这一成绩,刷新了这座中华第一店的千万销售达成速度。
同样是实体店,有人关门,有人创新高,差距到底在哪里?
南京苏宁新街口店出现的“店内静悄悄,销售创新高”现象,是通过互联网手段,通过苏宁云店小程序、苏宁社群和苏宁易购APP新街口旗舰店这些载体,共同辅助于苏宁新街口实体店。通过巨大的在线客流引向实体店进行云销售。
当然,苏宁的线上优势是拥有5.78亿用户,将这些用户与实体店进行融合改造,一方面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消费体验,可以看到实体店的产品有针对性下单;另一方面,又推动实体店客流的增加。这是苏宁线上线下融合最好的方式,也是最优的手段,同时也是苏宁遍布全国数万家实体店与线上的有益互补,这成为实体店进行互联网改造最佳案例。
二是精选店和场景零售赋能给实体店上演开放之路。家乐福(中国)被苏宁并购以来,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盈利。其中的核心还是苏宁巨大用户优势与零售场景开放赋能相互作用的结果。苏宁充分利用家乐福的实体店优势,对产品进行了优化,以“做强货、做深服务、场景零售开放赋能”为己任。
对于家乐福而言,一方面对商户开放赋能,提供优品精品,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提高溢价能力;另一方面,给消费者提供的是安心放心购物的品控生态链。做为平台,为生产终端与消费终端赋能的结果是得到双方的认同形成真正的双赢。这对家乐福一季度获利是最好的证明。
三是下沉数字化给实体店带来提速之路。在绝大多数实体店被悲观氛围笼罩之际,苏宁零售云逆势而为,4月30日当天,零售云新开门店214家,全国新开门店整体销售破亿。截止到今年4月,苏宁零售云平台在下沉市场开店超400家,销售业绩也实现翻番增长。
苏宁零售云通过渠道下沉和数字化工具,将服务做到极致、将产品做到最优、将价格做到实惠,这是苏宁对用户最好的承诺。以用户为纲,以服务为本,苏宁对市场的把握做得相当充分,对技术和生态链的打造相当有底气,这才有苏宁零售云店的扩张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苏宁零售云带给实体店的启示在于,弱市之下的勇于变革与整合,更需过去的积累和对市场的洞察。
四是全业态打开实体店消费潜能释放之路。苏宁的全业态包括“供应链+门店+电商”的离店销售新模式,打通了线上线下销售的壁垒,同时依托家乐福联合遍布至社区的苏宁小店、苏宁拼购、苏宁零售云,完善快消品供应网络,形成多样化的购买渠道。全业态打通了苏宁从城市中心到地下市场,从场景生态到快消生态,再到服务下沉的生态系统。
特别是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对于到家服务,苏宁已经形成了“1小时达+半日达+预售自提”的模式,成为在竞争行业中独有的“苏宁优势”,而这是苏宁全业态能力在五一的释放。
据悉,五一期间(4月29日-5月4日),苏宁线下销量激增,苏宁“中华第一店”新街口门店开业当天单日销量破2亿。
有时,实体店不是被别人打败的,而是被自己的创新惰性打败。苏宁模式值得学习的意义在于——突围成功。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蓝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