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2020年扭亏为盈,百度云太着急了?

智能进化论 2020-05-07 阅读: 9,504 次

作者|小葳

【划重点】

1. 百度云的差异化优势是AI,云是AI产业落地的载体。如果说百度云是火箭,AI就是卫星。

2. 2020年,百度云从追求规模转变为考核利润、扭亏为盈,实际上利润也绕不开规模。AI规模化落地才能加速商业盈收的进程。

3. 表面看,百度云打法的转变是规模优先还是利润优先的策略之争,其背后是扬长还是避短的战略选择。

2020年扭亏为盈,百度云太着急了?

开年架构调整、一把手离职、2020年要求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百度云一连串密集的新变化引发行业关注。

2020年1月,百度智能云与AI技术平台体系(AIG)、基础技术体系(TG),整合为“百度人工智能体系”(AI Group、缩写为AIG),并明确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能客服与营销四大赛道。

3月11日,原百度云总经理尹世明、副总经理张志琦卸任原职务,各赛道业务负责人直接向百度CTO王海峰汇报,百度云实行扁平化管理。

4月23日,媒体报道尹世明和张志琦已离职。

近日,据Tech星球报道:百度云今年的OKR中增添了利润指标,毛利是第一考核因素。内部员工透露“李彦宏的OKR对百度云的要求就一点:扭亏为盈。”“我们收到的要求是毛利至少20%。”

规模VS盈利,有得选吗?

AWS用了整整10年才盈利,阿里云11年了现在还没盈利,2016年入局的百度云着啥急?这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的第一反应。

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云计算赚的是慢钱、亏损是常态”的现状,已经被业内广泛接受。

在云计算领域,目前最广为人知的一个模式就是,以AWS、阿里云为代表的不计成本扩张规模的公有云模式。众所周知,云计算是规模效应极为显著的行业,业务规模的扩大也是云服务企业实现显著盈利能力的核心。云计算的本质是按需提供IT服务,只有规模扩大才能使冗余(基于客户使用峰值而准备的资源)降低,将前期投入成本摊薄。所以,云计算前期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来搭建数据中心等云基础设施、发展研发实力,并扩展采购和销售渠道。

在这种模式下,规模和盈利并非天然对立的,只是两者有时间差,规模在前,盈利滞后,甚至滞后好多年。导致同一时期投入远远大于盈利。但是只要规模做到足够大,未来盈利不用担心。

凭借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AWS和阿里云成为行业领跑者。根据Gartner最新的云计算市场追踪数据,AWS以45%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云计算市场第一,阿里云以28.2%的市场份额位居亚太市场第一。问题是,对于其他雄心勃勃的竞争者,这种不及成本扩张的模式还能复制吗?

2020年扭亏为盈,百度云太着急了?

如今,玩家们面临的时间窗口和市场机会都不一样了,云计算寡头时代特征愈加明显。根据IDC报告,2019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无论是IaaS还是IaaS+PaaS市场,排名前10的厂商都已经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

但是,这种关键时刻,无论领先者,还是追赶者,谁也不敢放慢规模扩张的脚步。不久前,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2000亿元相当于阿里云5年的全部营收。华为每年投入千亿资金用于研发,其中很大一部分用在5G、云计算和芯片方面。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智能进化论」,“追求毛利率无可厚非,百度云PaaS有优势,相对资源层的IaaS,整合AI服务的PaaS利润率本来就会高一些。但扭亏为盈就有些着急了。云计算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AI服务和解决方案都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规模化的投入绕不过去。”

尹世明的成绩单怎么样?

关于前百度云总经理尹世明的离职,业内不少猜测是业绩不达标,对此百度云官方没有做出回应。2019年2月,《财经》曾报道百度云立了小目标:2019年营收计划要达到百亿元,要相比2018年的约33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03%。据Tech星球近日报道,百度云2019年营收目标为100亿元,最终只完成了70%。

尹世明2016 年被百度前总裁张亚勤招至百度,此前他在SAP有14年从业经历,从售前顾问一路晋升到 SAP 全球销售总裁助理、SAP 高级副总裁,属于外企背景、销售出身、懂To B和行业客户的人才。

根据官方资料,目前百度云已发布超过260款产品和近40个解决方案,覆盖金融、传媒、政务、公共安全、工业制造、教育、零售等众多行业。

根据IDC发布的《2019上半年前十大公有云IaaS+PaaS厂商市场份额占比》,百度云排名第六。而3月份Canalys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公共云服务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市场份额46.4%,腾讯云市场份额18%,百度云市场份额8.8%,位列第三。

2020年扭亏为盈,百度云太着急了?

2020年2月,IDC发布了《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9年第三季度跟踪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百度云的IaaS增速75.5%,IaaS+PaaS增速超过了80%,领先于行业水平。

2019年2月,百度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在财报中单独披露百度云营收。截止2018年12月31日的2018年第四财季,百度云营收11亿元。

2020年2月28日,百度发布2019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将百度云服务和智能设备业务收入合并发布,2019年度收入为294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重为27.3%,上一年同期为19.9%。

「智能进化论」认为,客观来看,从零起步到在行业头部占据一席之地,尹世明带百度云走过快速发展的初步阶段。

如果2019年70亿元的营收属实,百度云将占百度整体营收的6.5%。而且2019年比2018年营收增长112%。相比之下,处在同一梯队的金山云2019年营收是近40亿元。无奈华为云增长太猛。根据Gartner发布最新《Market Share: IT Services, Worldwide 2019》研究报告,华为云全球IaaS市场排名上升至第六,增速高达222.2%,全球增速最快,中国市场排名前三。

假定2020年,百度云营收能保持2019年同比增长,营收将达到148亿元,为百度整体营收的贡献将超过10%。如果按20%毛利率计算,年毛利将达到28亿。届时,百度云将逐步成为百度未来新的增长点。

扬长还是避短?百度云选择了前者

百度云的优势在于AI,“百度智能云”的品牌名称也在强调这一点。强大的 AI 技术能力使得百度云在 PaaS 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有业内人士表示,业内有观点认为,百度云的短板主要有:由于入场较晚,数据中心、节点等基础设施资源较薄弱;IaaS 产品能力不强;收入不少来自爱奇艺等内部企业等。

「智能进化论」认为,2020年,百度云从追求规模转变为考核利润、扭亏为盈,实际上也绕不开规模。AI规模化落地才能加速商业盈收的进程。表面上,百度云打法的转变是规模优先还是利润优先的策略之争,其背后是扬长还是避短的战略选择。

尹世明可能侧重于“补短”,补足互联网基因的百度在to B、to G方面的短板,在初期快速拿下一些传统行业大客户,迅速实现冷启动。据雷锋网报道,百度云早期员工曾表示,“百度云初期的大客户,基本都是 Watson(尹世明)和志琦带来的。”

另一方面,加大投入,补足基础设施的短板。2019年11月,百度云曾经一个月开工3个数据中心项目,每个项目投资都在10亿元以上。目前,百度云数据中心已陆续在北京、保定、苏州、南京、广州、阳泉、西安等地相继落户。这些基础设施投入将为百度云此后的AI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而AI技术出身的王海峰则把重点放在“扬长”方面,用企业日益增长的AI需求撬动百度云的规模化扩张,同时应对盈利挑战。王海峰此前曾表示,“当下AI技术已经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智能云作为载体,能够促进AI落地,加快产业智能化进程。”

譬如,百度云核心赛道之一的智能客服领域,疫情防控期间百度用AI机器人代替人工打电话,1秒可呼出1500个。截止3月1日,百度智能外呼总量已经超过300万。在公共服务领域,百度AI测温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数百万人次的快速体温检测。

百度云借势的产业智能化趋势,正好也叠加了政企客户上云的热潮。通过私有云产品和AI解决方案融合,百度云“云+AI”的战略将切入更大的传统行业市场。4月3日,百度宣布中标1900 万元的央视融媒体项目,将配合央视建设私有化部署的AI平台。

写在最后

著名产品人梁宁曾说过,“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是她读《孙子兵法》最大的收获之一。“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意思是,管理者的关键作用在于找到战略制高点,找到有势能的趋势,才能“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而不是仅仅抱怨士兵或员工不够拼命。

云计算的先发优势固然很难被突破,但后发也有后发的优势,产业智能化,云+AI,政企上云,以及这几大要素相互之间的叠加,都是新的势能。

不管怎样,百度云已经进入了新阶段,百度云的最新动态,「智能进化论」将持续关注。

END

本文为「智能进化论」原创作品,欢迎关注。

智能进化论
专注云计算、AI、数字化转型领域深度报道。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